您好,欢迎来到上海蓝东实业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21-60545712

“蓝色”材料(1):海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海洋是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竞争的制高点。以最大限度利用海洋为目的的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开发等已上升到各国最高层次的战略性规划与决策范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已接近6万亿元(占GDP的9%),可称为海洋大国,但远远不是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成为海洋强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中国经济正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同时维护海洋权益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
  海洋工程材料是拓展海洋空间、开发海洋资源的物质前提,是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是提升海洋国防实力、维护海洋权益的物质保障。因此,加快海洋工程建设、培育海洋工程材料产业,对把我国建设成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随着我国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如海港码头、跨海大桥、海洋平台、海底管线,以及瓣型海上风电设施、各类舰船和潜艇等海洋交通和军用设施等正在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决定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但海洋苛刻的服役环境,使得海洋基出设施出现极为严重的腐蚀问题,严重影响海洋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而且海洋腐蚀情况复杂,不同服役区域具有不同的腐蚀速度,使得耐蚀材料开发及腐蚀防护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海洋腐蚀已经成为影响近海工程和远洋设施服役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我国南海地区高湿热、强辐射、高CI-环境和微生物造成钢材的严重腐蚀。深水高压、高温(热液区)、低温(2℃)等复杂服役环境造成材料和装备开发困难,使得我国在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急需解决我国南海特殊腐蚀环境下的腐蚀问题。
  海洋交通领域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船舶市场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迎来了难得的市场高潮期。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外贸运输及海洋开发的需求日趋增高。中国船舶工业及时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速度,在短短10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造船能力、科技实力和国际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之一。
  但是,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严峻考验和世界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风险中,我国船舶工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核心设计能力和关键材料保障不足是造成我国船舶工业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加强海洋工程材料的开发,对提升我国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海洋渔业领域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渔船大国,渔船装备及安全状况形势严峻。现有100余万艘各类渔船中约85%是木质渔船,90%均是小型渔船,并且大量渔船船龄老化严重、配套设备陈旧、安全技术设计落后、船型混杂,中国渔船及相关设备的技术状态落后于渔业发达国家40年水平,落后于中国现代船舶水平30年,急需使现代船舶建造技术和工业发展优势惠及渔船行业。加强渔船设计建造规范的研究,按照“安全、环保、经济、节能”的标准,大力发展玻璃钢渔船,更新淘汰木质老旧渔船,全面提高中国渔船现代化建设。
  目前我国在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利用以及沿岸、离岸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与之相关的海洋工程材料及海洋工程材料产业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然而初步的调研表明:涉及舰船、海洋平台、油气管线以及离岸建筑等方面使用的高品质钢铁材料、钛合金、有色金属、复合材料以及防护涂料等大量依赖进口,相当一部分国产材料质量不稳定,很多材料的关键应用技术落后。这种现状严重制约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