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推广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应用,提高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建设领域钢结构使用比例,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高发地区推广轻钢结构集成房屋等抗震型建筑”。推广钢结构绿色建筑,既是建筑用钢重要发展方向,也是钢铁行业有效落实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重要举措之一。
推广钢结构绿色建筑具有重大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3)中提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建筑是高耗能行业。据估算,建筑耗能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因此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是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钢结构是建造绿色建筑的主要材料。相比于混凝土建筑,采用钢结构具有突出的优点:首先钢结构建筑是环保型可持续发展产品,钢材可以100%循环使用,而且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安装施工简便,土石方量小,大幅度节约资源。经测算,若产业化的钢结构建筑生产方式在我国普及,建筑垃圾将减少约83%,材料损耗减少约60%,可回收材料增加60%,建筑节能达50%以上。由此看来,推广钢结构绿色建筑具有重要的节能减排意义。为此,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助力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对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扩大钢结构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推动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对绿色建筑的需求将不断增加。2013年1月1日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m2;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而目前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仅占全国总建筑面积约1%。另外,由于18亿亩耕地的红线限制,未来建筑向钢结构方式转化是必然趋势。由此看来,未来钢结构的市场是巨大的,这对消化钢铁产品,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具有实际意义。
当前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低迷,钢铁主业处于盈亏边缘。2014年以来,钢铁行业主营业务陷入亏损。一季度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大中型钢铁企业由盈变亏,累计亏损额23.29亿元;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仍然亏损6.6亿元。随着焦炭、铁矿石等原料价格持续大幅下跌,钢铁企业盈利空间逐步扩大。前三季度钢铁行业主营业务实现盈利,但仍处于盈亏边缘。短时期来看,钢铁行业这种低效益的状态难以改变。为此,众多钢铁企业走上了多元产业的发展道路。发展钢结构,是钢铁企业延伸产业链,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盈利能力的途径之一。
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现状
虽然钢结构建筑具有很多优势,但是目前受成本高、生产作业模式限制等因素影响,我国钢结构建筑占整个建筑业的比例依旧很低,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2012年全国钢结构产量达到3500万t,约占当年全国粗钢产量的仅5%。其中,钢结构建筑仅占当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总量的6%左右,而且主要应用在厂房、公共建筑、高层建筑中,在面积较大的民用住宅领域用量相对较小。
钢结构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建筑钢结构用钢材,主要品种包括中厚板、薄板、镀锌板、彩涂板、中小型钢、热轧H型钢、焊接H型钢、焊管、冷弯型钢及无缝钢管等,其中以中厚板为主。
在钢结构技术方面,据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陈禄如介绍,随着钢材生产工艺水平与产品质量性能的提高,近年来高性能钢材在钢结构中的应用增强。另外,钢结构行业在理论研究、设计、施工、自动化和信息化等方面都取得进步。在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抗震性能、抗风性能、稳定性能的研究;新型结构体系的研究;对流固耦合、防连续倒塌等方面的研究。在设计技术方面,编制和修订了100多本钢结构设计、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规程。在施工技术方面,研究和应用了钢管空间弯曲技术、弯扭构件加工技术、液压滑移和提升技术、预应力张拉与检测技术、健康监测技术、BIM技术等。在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方面,主要在BIM技术、自动化装备以及提升钢结构制造和安装的自动化水平方面进行开发。
为进一步推动钢结构用钢生产技术发展和钢结构的应用,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国际钢铁协会与江苏永钢集团将于2014年11月13日至15日在江苏张家港联合主办“2014中国钢铁工业科技与竞争战略论坛”,会议主题为“积极推广钢结构绿色建筑 有效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矛盾”,重点围绕钢结构住宅、高层钢结构建筑等方面最新技术及应用案例进行研讨,以期为我国钢结构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作出贡献。